排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作,是由多个系统参与的生理神经反射活动。其中既有不随意活动,又有可随意控制的活动。良好的排便节制是由感觉、运动和反射共同完成的。
通常,直肠是空虚的,当上方结肠收缩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如容积达100毫升以上时,直肠腔内的压力就会上升,压力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首先传到骨盆部的排便低级中枢,再传到大脑的排便反射中枢,产生便意感。低级反射中枢受中枢的控制,由低级中枢和中枢协调指挥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腹肌、膈肌等收缩,增加腹内压,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帮助排便。然后,腹肌松弛,肛门内、外括约肌收缩,夹断一节粪便,粪便因重力而自然下落。此后肛管再次闭合,肛门皱皮肌收缩清除剩在肛门周围的粪便渣。粪便排出后,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周围皮折变浅,又可清除皮肤皱折内存留的粪渣。这一排便活动完毕后,可再开始另一排便活动。
正常排便时可排空降结肠、结肠脾曲或更上部的结肠内的粪便。排便困难的患者,即使是直肠内的粪便也难以排尽。如有便意感而不去排便,则由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出冲动,随意收缩肛管外括约肌,制止粪便排出。肛管外括约肌的紧张力比肛门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这种结肠逆蠕动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其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变干硬,而产生排便困难。
排便感觉是由各种冲动引起,包括精神的或机体的。另外,各种原因刺激直肠壁也可引起假的排便感觉,如直肠炎、发炎的内痔、脱垂的直肠黏膜、前列腺肿瘤、膀胱结石、分娩时胎儿头部压迫直肠等均会产生便意。
在正常情况下,直肠内粪便的量达到100毫升以上时才会产生便意,这时的压力一般约可达到2.4千帕。要达到非排便不可的程度,直肠内容物和压力须增加3倍。但极后是否排便还取决于排便中枢对低级中枢的作用是抑制还是增强。
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而异,一般每天1次,早饭后排便。有的人3~5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却不感到排便困难,排便后也有舒适愉快的感觉。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数多少判断是否便秘、腹泻或排便的规律改变,应按各人的排便习惯来判断。
每日精选!福州正规肛肠医院专家排名公布-福州肛肠医院排行榜更新!福州肛肠医院排名: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健康,会受到家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