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发生脂肪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的免疫调节缺陷是肝胆病变的发病基础,在这些并发症中,慢性活动型肝炎为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沉着引起的自身免疫损害为主。此种肝脏炎症可出现病毒标志假阳性。另外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肠道病变的范围有关,一般认为肠道病变越广泛则肝胆越易受损。溃疡性结肠炎发生胆管周围炎的机会远低于国外。其临床表现或轻或无,碱性磷酸酶多为异常,一般无黄疽,有时因间歇性胆汁淤积而有发作性黄疽。本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毒性反应和感染有关。连续肝活检随访,发现胆管周围炎可消退,也可发展为门脉周围纤维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
脂肪肝是溃疡性结肠炎另一常见的肝脏病损。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和蛋白质丢失、贫血、脓毒血症等。并且,以下情况易发生严重的脂肪肝:① 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② 全结肠炎;③ 有明显体重减轻或其他并发症时。患者轻型较多,脂肪肝的发生率也较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为0 %一4 %。大多发生在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和有并发症的病例。肝活组织检查随访发现主要为胆管周围炎或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因此,推测胆管周围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同一疾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约为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少见疾病,以肝内外胆管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病程缓慢,呈进行性。肝内和肝外胆管均可受累。临床上,常有反反复热和胆汁淤积性黄疽、上腹痛、肝脾肿大等。本病发生机制不明,可能是有基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同时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结节性红斑、斑状脱发及肾小球肾炎。本病发生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胆管恶变约为0 . 5 % ,比一般人群高。其病理分类大多为腺恶变,个别为鳞恶变。约2 乃发生在肝外胆管,1 / 3 在肝内胆管。胆管恶变的发生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范围和病程无关。结肠切除并不能防止胆管恶变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胆管恶变的发病年龄比无该病者早20 年。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慢性炎症和胆盐刺激有关。多数因阻塞性黄疚就诊,治疗早期可手术切除,晚期以胆道引流为主,预后较差。
每日精选!福州正规肛肠医院专家排名公布-福州肛肠医院排行榜更新!福州肛肠医院排名: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健康,会受到家庭...[详细]